天台山上,漫山遍野的黄精苗迎风招展,土层之下,黄精块茎汲取天地精华奋力生长;浦坝港镇,米粒大小的青蟹苗陆续下水,开启它们的“成蟹之旅”……小小“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产业振兴。
随着《浙江省“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程实施方案(2025—2027年)》落地,以“千万工程”为牵引,浙江正沿着“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把土资源、特优势、产链条、富成色串珠成链。
一枝花、一颗果、一叶茶……这些看似平常的“土特产”,饱含着浓浓的乡情乡愁,承载着农民的致富梦想,牵动着老百姓的“钱袋子”,推动“土特产”成为高附加值的“富产业”,这是浙江各地都在努力破解的重大课题。
之江大地,新老农人追赶着农时,工行人的身影也活跃在田间山头,湖海滩涂。在台州,每一株幼苗、每一只虾蟹,都是他们关注的对象,他们熟知每一种水产品的生长周期,他们以金融活水悉心滋养每一粒埋入泥土的种子,也滋润着农民农企的心田。
仙草,慢生长。
汽车一路盘旋而上,开到天台山顶。这里,九制黄精的蒸晒正在进行当中。一篓篓蒸得黑里透亮的黄精,迎着朝阳,在晒场积蓄时间的养分。作为天台三大“仙草”之一,全县黄精种植面积达5000亩,但其相关产业却一直是条小众赛道。早年间,大多黄精产品来自家庭作坊,少有上规模的生产企业。
为了让这根深山里的“仙草”体现出更好的药用价值并且被更多人熟知、食用,2017年陈碧玲创立禾田兴,以药用的生产标准,打造吧2000平方米符合GMP10万级标准的净化车间,生产线全过程也在浙食链24小时监控下可见,成为了天台县第一家获得黄精SC生产资质的企业。
“黄精制作,我们传承的是古法九蒸九晒。除了第九道蒸晒是在车间完成,此前的八蒸八晒都放在山上的培育基地。”陈碧玲边走边介绍,“因为黄精适合在林下坡地生长,无法机器作业,种植挖地除草全靠人工。我们就和石梁镇共同合作,在培育基地里设立了共富工坊,也让附近的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就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2021年,公司扩产之际,工行天台支行上门送来了300多万元贷款,全力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如今,禾田兴已经种下了550亩黄精,并计划在五年内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一万亩。
“黄精是多年生植物,种下去至少要五到八年才能挖起来用,耗时比较长,很多人不愿意等待。但是,有了工商银行的一路支持,我们等得起。”陈碧玲透露,这个行业短期内是没办法回笼资金的,所以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对虾,南美来。
陈碧玲所说的“农业项目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这个观点,三门欧迅数字化工厂养虾项目负责人李来国亦有同感。毕业于宁波大学海洋学院他,属于科班出身的“养虾高手”,2013年放弃稳定的工作,成为一名“新农人”,“早上起床先去看虾,睡前再转一圈虾塘,围着‘虾’就是我的日常”。
2019年底,李来国带领技术团队,来到台州三门,成立养殖公司,专攻南美白对虾养殖。谈及为何如此选择,他认为:“这里有优质的水资源和完整的产业链,适合规模化养殖南美白对虾。”
然而,万事开头难,设施农业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较长,加上农业设施没有产权,不能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贷款。“当时,资金压力真大,我们是新注册的公司,没有银行流水,几个股东凑钱也还是有缺口。最需要用钱的关口,工商银行主动找上门,第一个提供了500万元纯信用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提到工行台州分行的及时援手,李来国言辞之中充满感激了。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他和团队从零开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今,欧迅数字化工厂建设已经完善了70%,通过调节微生物数量及水中溶氧量,实现了对虾的高密度养殖,亩均产值比传统土塘养虾提高50倍,整个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
“想把农业做好,不仅要靠情怀、靠政策,更要靠科学技术。”据李来国介绍,欧迅的团队成员全是科班出身,20个人当中,研究生8人,本科生12人,都是实打实的新农人。
既是新农人,也是兴农人。除了发展自身企业,他牵头开设高级农民研修班,带动周边一起提高技术,无偿提供病原体和水体检测服务,还针对广大养殖在鱼虾病害防治、水质调控等方面知识和技术的不足,制定解决方案,从而规避经济损失超千万元,给乡村“鲜甜共富”书写了生动注脚。
赋能,促振兴。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一方特色成就一方产业。作为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三门拥有浅海面积59万亩,滩涂21万亩,海水养殖面积超20万亩,青蟹、蛏子、对虾、小白虾,各色小海鲜一应俱全。
据此,工行台州分行协同辖属三门支行,成立乡村振兴柔性团队,积极走访县农业局及相关政府部门,结合区域特色产业,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跑到田间地头,普及“鲜甜贷”特色融资业务,把普惠助农的春风吹到乡镇各地,仅一年半时间就向当地400多位养殖户发放1.6亿元贷款。
俗话说“四月蛏肥美,莫负西施舌”。农历三四月,正是缢蛏最肥美的时节,三门县浦坝港镇养殖户严道米忙得不亦乐乎,除了打理自家的三口塘,还负责收购附近一带村民的缢蛏,“这项买卖需要两三百万元的本钱,钱不够用,要靠银行来帮忙。刚好,朋友介绍了工商银行的‘鲜甜贷’,用起来很方便。”
资料显示,这款特色融资业务是纯信用线上贷款产品,无需抵押,手续便捷,利率优惠,到期之后还可以无还本续贷,不仅为养殖户解决了融资难题,同时免去了调集资金归还贷款的后顾之忧。
特别是在手机移动端,工行台州分行将“鲜甜贷”嵌入三门“鲜甜e塘”数字化应用当中,养殖户只需要点开APP就能看到相关产品信息、受理机构地址以及联系电话,大大方便了偏远地区的养殖户。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有什么样的水土,播撒什么样的种子;有什么样的资源,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台州这座海滨古城,不仅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更以其丰富的特产闻名遐迩。从仙居杨梅、黄岩蜜橘、玉环文旦,到三门青蟹、大陈黄鱼、温岭水潺,每一种特产都承载着独特的地理与人文风情,也成就了地方特色产业。
作为国有大行分支机构,工行台州分行立足山海资源优势,依托工银集团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因地制宜地创新推出了“一县一品”定制化信贷产品,针对三门青蟹养殖户、仙居杨梅种植户、温岭渔民等群体,定向提供“鲜甜贷”“杨梅贷”“渔业贷”等特色融资业务,从而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全辖涉农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37亿元,以金融之笔描绘出“山海共富”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