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义乌分行:普惠组合拳,打通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点击量:42 2025年10月29日

       在著名的“中国衬衫之乡”金华义乌市大陈镇,机器的嗡鸣声奏响产业发展的交响乐。这里服装企业林立,产业链条完整,年产衬衫数亿件,是名副其实的国民衬衫“衣橱”。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的悉心指导下,中国农业银行义乌分行(以下简称“农行义乌分行”)深耕普惠金融,将金融“大动脉”联通传统服装制造企业的“毛细血管”,滋养县域特色产业之花盛开。

       从会场到车间 跑出来的“需求清单”

       金融服务的精准,源于对需求的深刻洞察,而有效的金融支持必须建立在透彻理解产业的基础上。为了精准摸到大陈镇服装产业的发展脉搏,农行义乌分行深化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积极推动银、政、企三方合作,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金融支持义乌服装行业发展对接会,通过整合金融资源、政府平台和协会影响力,精准捕捉服装产业发展的共性需求,挖掘企业发展的资金痛点与难点。

        此外,农行义乌分行还集中优势力量和业务骨干,组建了大陈镇衬衫产业服务专班和突击队,深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小微车间乃至加工点,开展“地毯式”走访摸排。今年以来,已累计联系大陈镇衬衫产业相关企业880家,实地走访487家,梳理出了流动资金缺口大、设备更新周期长、抵押物不足、出口汇率风险和账期压力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阻碍服装企业发展的问题。这份带着车间温度的“需求清单”,成了农行义乌分行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的最直接依据,确保了金融服务的靶向精准、有的放矢。

        从政策到产品 直达病灶的“金融手术刀”

        面对大陈镇服装产业的独特生态和多元需求,农行义乌分行摒弃“一刀切”的传统信贷模式,充分发挥“金融手术刀”的精准与锐利,将国家的普惠金融政策与地方产业特色紧密结合,多级联动、多措并举,敢于在小微企业的“金融毛细血管”上动刀子。

        作为全省农行普惠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一镇(域)一品”试点行,农行义乌分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义乌服装行业发展的十条意见》,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切实降低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创新推广以信用为基础的“衬衫贷”等线上产品,依托大数据技术为优质诚信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有效破解小微企业缺乏抵押物的首贷难题。

        围绕衬衫产业“短、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农行义乌分行推出“链式融资”服务,为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提供灵活、高效的融资支持,保障整个产业链条的稳定运行。此外,农行义乌分行还为有设备更新、厂房扩建需求的企业提供“抵押e 贷”“项目贷款”等中长期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亏了农行的‘衬衫贷’,让我们快速获得300万元贷款,能及时采购这批原材料,保证订单按时交付。”大陈镇某服装企业负责人刘先生感慨。农行义乌分行的每一款产品都如同一次精准的“金融手术”,直击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病灶”,为企业舒筋活血、强筋健骨。

        从线上到线下 资金融通的“加速键”

        在数字时代,效率就是竞争力。农行义乌分行双管齐下,打通线上与线下服务通道,全力按下资金融通的“加速键”。

        农行义乌分行大力推广全流程线上融资模式,企业主通过农行企业网银、手机银行等渠道,即可随时随地申请贷款。系统自动审批,模型快速核定额度,资金“秒审”“秒批”“秒到账”,极大提升了融资效率,完美匹配了衬衫行业瞬息万变的市场节奏。经营衬衫行业多年的陈老板就通过农行掌银获得了100万元授信,贷款资金当天就入账了。

        对于需要提供咨询和个性化服务的企业,农行义乌分行因地制宜,揭牌成立了大陈镇服装行业金融服务点,选派优秀业务骨干长期在大陈镇和服装行业协会驻点。专业的客户经理送“贷”上门,面向企业主提供一对一顾问式服务,从方案设计到资料准备,再到业务办理,全程陪同指导,确保服务“不掉线”、体验“不打折”。线上与线下的无缝衔接,构建了“7×24”小时不打烊的金融服务生态,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农行义乌分行还同步开展金融知识进企业活动,向服装企业主普及信贷政策、反诈防骗等金融知识,提升企业金融素养,助力其更懂金融、用好金融。今年以来,农行义乌分行已向大陈镇衬衫产业累计投放贷款支持超1.5亿元,惠及企业及个体经营户123户,带动就业184人次,始终确保金融活水能够以最快速度直达产业末端,织就服装产业的共富新篇章。


来源:农行浙江省分行 编辑:农行义乌分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