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20周年| 温州银行:“贷”向青山那畔行
点击量:31 2025年09月30日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指引下,温州银行立足实际,积极融入地方绿色发展格局,以金融之力守护碧海蓝天,赋能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

特色海洋产业深挖、环保餐具新材料生产、建筑固废循环再利用,温州银行将目光投降绿色创新项目,通过量身定制信贷支持方案、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模式,书写了金融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生动篇章。

“蓝色海洋”的深度挖掘

“两菜一鱼”(羊栖菜、紫菜、大黄鱼)是温州洞头的特色海产品,凭借鲜嫩的口感、丰富的营养,深受消费者喜爱,更是当地渔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然而,长期以来,该产业面临着“小散弱” 的发展困境——多数渔民以家庭作坊式经营为主,缺乏规模化加工设施和品牌化运营能力,尤其是在海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建设方面,资金短缺问题尤为突出,导致优质海产品难难以实现“优质优价”,生态优势无法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

温州银行洞头支行聚焦“洞头两菜一鱼”产业发展痛点,主动下沉服务重心,深入海岛渔村走访调研。针对当地渔民的需求,支行匹配了“温信贷”及“两菜一鱼”集群方案。该系列产品不仅无需抵押担保,还根据产业生产周期,灵活设置还款期限,有效缓解了渔民季节性资金紧张难题。

截至目前,温州银行的“洞头两菜一鱼”集群方案已带动40余名渔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5万元以上。而“两菜一鱼”不仅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名片,更成为了海岛经济振兴的重要支柱。

“白色污染”的破解之道

随着“限塑令”的深入实施,可降解环保餐具市场需求持续攀升。温州某可降解环保餐具企业凭借PLA淋膜纸生产技术在行业深耕多年,其生产的餐具不仅可自然降解,还能满足食品接触安全标准,产品远销长三角多地。然而,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却面临着原材料采购、厂房新建的资金压力,超近千万元的资金缺口成了“拦路虎”。

温州银行昆阳支行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企业需求后,迅速组建专项服务团队。考虑到该企业属于绿色环保产业,符合国家发展导向,且技术实力过硬、市场前景广阔,支行决定给予该企业5200万元用于厂房建设。厂房建成,企业年将实现年产1万吨可降解环保餐具新材料及5亿只环保型纸容器,大大减少了“白色污染”,真正实现了“守护绿水青山”与“收获金山银山”的双向共赢,成为“两山”理念在绿色产业领域的生动实践样本。

“黑色垃圾”的改头换面

走在温州一家商贸城新铺设的生态石材路面上,很难想象这些美观坚固的砖石竟源自曾经的建筑废弃物。“过去工程淤泥、建筑固废无处安放,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如今通过技术革新,我们让它们重获新生!”温州市龙湾某石材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新铺成的路面自豪地说道。

这家公司自2021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探索“变废为宝”的绿色发展之路。公司掌握的“淤泥制石”技术,可将工程淤泥、建筑固废等转化为高品质生态石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种生态石材,不仅解决了淤泥处置难题,还减少了对天然石材的开采,保护了青山绿水。“虽然技术成熟,产品也通过了国家检测,但要扩大生产规模,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企业负责人回忆道。 

了解到企业情况后,温州银行瓯海支行立即组织专业团队深入调研。在考察企业生产技术、产品市场和环保效益后,支行为企业提供了10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有了这笔资金,企业立即扩建2条全自动智能化石材生产线。新生产线投产后,公司年处理工程泥浆能力将达到16.5万吨,可年产5万立方米无机生态石,实现“变废为宝”的规模化生产。

无论是支持地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助力环保科技项目发展壮大,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落地生根,温州银行始终以金融活水守护绿水青山、赋能绿色发展。未来,该行将继续扎根温州、服务实体,携手更多企业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共同描绘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来源:温州银行 李丽 编辑:温州市银行业协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