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场毛衫界的“华山论剑”——中国·濮院国际毛针织服装博览会(以下简称“毛博会”)在上海落幕,浙江桐乡濮院的46家企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的3000平方米展区内完成了第19次亮相。很少有人知道,濮院这个年成交额超千亿,拥有全国最大羊毛衫集散中心的“中国时尚第一镇”,四十年前还只是一个320国道旁的小市场。
时间倒回1988年,曾经的濮院,连个像样的场所都没有,小摊贩们靠着手提和自行车推,将自家小作坊里的羊毛衫卖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辖内的桐乡农商银行(原农信社)的信贷员就背着装满合同的挎包,打手电、走田埂、访村民,用“三水精神”焐热每一根纱线,用“背包精神”送上一笔笔关键时刻的贷款,用“老黄牛精神”啃下产业转型的硬骨头,为濮院毛衫事业万里工程的第一步打下扎实根基。直到今天,桐乡农商银行信贷员们的身影仍穿行在各个市场档口。
从泥水工到“爆款之王”
1991年的夏天,20多岁的泥水工小伙陈建根嗅到了羊毛衫生意的气息,从桐乡农商银行贷款的5万元作为第一桶金,正式开启了他的毛衫事业。靠着这5万元贷款,陈建根租下老汽车站旁的3间厂房,创立了兄弟针织制衣有限公司(千圣禧服饰的前身)。但危机很快来临,九十年代中期,濮院的毛衫市场进入了低端混战时期,款式雷同、同行压价、恶性竞争……仓库积压的滞销货让陈建根夜不能寐。关键时刻,桐乡农商银行追加贷款,支持他高薪聘请设计师,并与韩国顶尖设计团队合作,在毛衫上绣出原创花纹。这批“冒险之作”意外爆红,批发商堵在厂门口抢货。
这样的故事贯穿了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2011年,桐乡农商银行的800万元贷款帮助千圣禧服饰引入进口电脑横机等先进生产设备,研发防静电、防辐射羊毛衫等功能性产品。至今,该行每年支持千圣禧贷款近千万元,帮助企业深度融合传统产业与现代管理,向高端化、时尚化、数字化方向转型。
“他们总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陈建根感慨。如今,千圣禧服饰已从家庭作坊成长为年产值数亿的现代化企业,办公室里的老式手摇横机与车间内的智能生产线隔墙相映,仿佛在诉说产业跃迁的故事。
“贷”动智造千丝舞
作为毛博会品牌代表企业之一的浙江卡伊拉织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伊拉织造”)凭借扎实的针织品生产能力和稳定的外贸订单基础,积极探索传统毛衫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路径。
“作为一家年产能超百万件的规上企业,我们迫切想要实现智能化改造和品牌化运营提升竞争力,但转型升级的投入压力较大。”该公司负责人坦言。桐乡农商银行基于对企业生产规模、技术实力及市场前景的综合评估,为其量身发放980万元专项贷款。依托这笔资金支持,卡伊拉织造成功完成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并建立起集研发设计、电商直播、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体系,推动“可机洗羊毛衫”等创新产品快速打开国内市场,实现自主品牌运营的跨越。
这一合作不仅强化了卡伊拉织造在毛衫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以“链主企业”姿态带动桐乡纺织产业集群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助推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5A景区穿上“金融针织衫”
清晨的濮院古镇,汉服博主与毛衫商户在青石板路上擦肩而过。在这里,宋朝古桥与智能物流车同框,蓝印花布与电商直播间共存。
2023年,濮院古镇游客突破50万人次,开辟出一条“古镇+文旅+时尚”的新赛道。桐乡农商银行用“景区+市场”双轨服务破解产旅融合难题:“一区一策”定制产融解决方案,为8700家商户建立网格化服务图谱,推出“民宿贷”等一系列特色产业贷款,以金融纽带串联千年古镇文脉与时尚产业动脉。
站在濮院毛衫创新园的街头,智能仓储中心灯火通明,全国订单在云端跳动。有人笑称:“早些年啊,我们的‘经济命脉’都被信用社的挎包给装着嘞。”截至2024年末,桐乡农商银行投放毛衫产业贷款超百亿元,服务市场主体超万家。
如今,手摇横机的“哒哒”声已经化作数字工厂的轰鸣,“三水精神”浸透的的确良工作服已经换作制式的西装革履,但不变的是农商银行的信贷员仍旧在市场中穿行,用“土味”却真切的方式诠释着金融的温度。这是老一辈农信人背着挎包写下的金融密码,更是印刻在每一位浙江农商人骨子里的服务底色——风里雨里,根在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