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个“一号工程” 奋力推进“两个先行” 浙商银行普惠小微贷款突破3000亿
点击量:1912 2023年08月17日

浙商银行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有关决策部署和三个“一号工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秉承“金融向善、金融为民”的使命担当,历经十七年耕耘,逐渐探索出一条内生式、自驱动的小微金融可持续发展道路。截至2023年6月末,全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关口,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超过20%。累计服务小微客户近60万户,累计投放小微贷款近2万亿元,带动就业500万人。

一、践行初心使命,助力“地瓜经济”提能升级

作为根植于民营小微经济大省浙江的唯一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本行以服务浙商、服务实体、服务小微为天然使命,落实落细“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持续提升普惠金融可得性和覆盖面。

一是将“深耕浙江”作为全行发展首要战略,持续加大对我省经济社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单独成立浙江业务总部,统筹省内各项业务发展,并自2022年开始实施“深耕浙江”三年行动方案。截至6月末,浙江省内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1246.83亿元,较年初新增102.64亿元,在本行小微贷款中占比超40%。

二是以场景化金融服务为抓手,助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山区26县跨越性高质量发展按照“一县一策,一业一品”原则,在山区26县推出龙游生猪、江山智造、三门青蟹等45款“数智共富贷”免抵押定制产品。截至6月末,山区26县“数智共富贷”授信总额超4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6.47亿元,受益农户、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个人经营者、微型企业等920户。

三是以供应链为着力点,聚焦重点领域、行业、客群,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打造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如本行与正泰安能携手合作光伏贷业务,以“供应链金融+光伏贷”的整体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业务区域从省内推广至江苏、山东、河北、安徽等地。截至7月末,双方合作已累计发放贷款超10亿元,惠及农户1.03万户。

二、坚持数字化引领,科技创新提升服务质效

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本行深入贯彻落实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发挥数字化改革的专业优势,充分运用科技打造高效流程,深入推动小微服务迭代升级。一是在业内率先实现小微业务“申请在线化、调查移动化、审查数据化、审批模型化、提还款自助化、贷后自动化”。二是进一步实现“表单无纸化、设备手机化、视频云端化、进程透明化”四大目标,突破传统银行服务的时空限制,切实提高小微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精准度。目前小微业务“线上化申贷+手机端办贷”使用率超90%,线上签约、线上提款占比均达到98%。三是助力杭州临平区创建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依托金融顾问制度,创新搭建“金服宝·小微”平台,推动区域内企业运营成本迭代下降截至6月末,通过金服宝·小微平台累计投放小微贷款已达4.72亿元,户数近千户。

三、以客户为中心,专业运营精准破解融资难题

本行立足于对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和风险特征的深入研究,推进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以运营模式创新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一是形成专业化运营的长效机制构建了一支从总行小企业信贷中心、到分行小企业信贷中心及个银与小企业评审部、再到支行专营机构与团队的三层级、专业化组织架构体系,为小微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着力打造“5+1”小企业专营团队模式。5名骨干客户经理与1名风险经理协作配合,单独建立专门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制度、特色产品、系统流程和风控体系,并在同业中率先建立尽职免责机制,破除了小微信贷“紧箍咒”,从根子上解决了基层业务人员“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问题,保证了小微业务的持续发展。

三是成立国内第一家企业专营支行。自2006年初创后,逐步从浙江省内复制到省外,从发达区域推广到欠发达区域,从事于小微业务的人员数量处于同业领先水平。截至6月末,共设立专营机构211家,在全行分支机构中占比超60%。全行小企业客户经理达1800余人,风险经理近300人,人均管户余额1.6亿元。

下一步,本行将继续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以“一流的商业银行”愿景为统领,进一步做大做强普惠小微金融业务,聚焦三个“一号工程”,奋力推进“两个先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浙商银行的力量。

 

来源:浙商银行总行 编辑:浙商银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