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泰银行:30年弯道超车——楼旗村的脱贫致富路
点击量:825 2023年08月04日

“一曰娄骑,又呼天马,山极雄崎,海毫率视为向背,故称楼上旗”。这句话出自明朝《嘉靖太平县志》,文中所指的便是温岭“布达拉宫”——楼旗尖。在楼旗尖的指引下,我们走进了楼旗村。

追溯楼旗村的历史,是革命烈士金璇“旗峰为证,青春不老”的光辉事迹;是几代村干部“想要富,先修路”的坚持不懈;是全村老百姓“发展鞋业”的踏实勤恳;更是一段“从贫困到致富”的峥嵘岁月与佳话。

从一条路开始

“开门就是田,四周都是山。一条泥浆路,过辆牛车都不够。”在老一辈楼旗人印象中,20世纪90年代的楼旗村是一个交通十分闭塞、经济相当落后的地方。作为一个自然资源禀赋并不突出的小村庄,由于山多地少,老百姓连解决生活温饱都吃力。

“还是那句老话嘛,想要富,先修路。没有路通出去,财富怎么进得来?没有路,一切发展都是空谈。”然而,修路意味着征用道路四周本就有限的耕地。“那时候老百姓的思想哪像现在这么开放,修路的意义也理解不了,只觉得修路是在破坏耕地。”回忆起最初修路遇到的重重困难,村书记杨福春依然记忆犹新。

“怎么办?一户一户地磨。搞到后来,老百姓都躲着见我们。”当时的无奈和挫败并没有打败村委们修路的决心。“庆幸得是,当我们多方面受阻的时候,民泰对我们伸出了援手。”关于楼旗和民泰的渊源,杨书记感触颇深。听闻楼旗村的事情后,民泰银行立即决定捐款1万元,助力乡村建设。楼旗和民泰的不解之缘也就这样结下了。

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努力,1996年11月28日,在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里,楼旗尖东面的1号路历经万难终于打通了。乡村致富的火苗从这一刻被悄悄种下。

产业是发展基石

千禧年之际,周边的城镇已经开始发展起手工产业,温州的“鞋业”之火逐渐燃烧到了楼旗村。乘着时代的快车,很快,楼旗村和附近几个村的制鞋小作坊遍地开花,制鞋也成了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初期的楼旗制鞋行业就这样形成了。

听说省外某制鞋企业想要在温岭寻找建设新制鞋厂房的场地,楼旗村干部们便主动出击,通过多方协调与该企业取得了联系,并主动上门进行洽谈。招商引资办厂房,经过5年的建设,第一期工业园区,占地近5万平方米的厂房在楼旗拔地而起。

夜幕降临,来到楼旗的美食街,车辆寸步难移,人群熙熙攘攘,琳琅满目的美食让人应接不暇,到处人声鼎沸,灯火通明。这里是流动摊贩和大排档聚集地,也是地摊经济繁荣发展的典型之一。

“别小瞧这个村,你甚至不用出这条街,就能尝到全国各地的正宗美食。”说起商业街,本地人毫不掩饰的骄傲与自豪。“从贵州的黄牛肉到新疆的羊肉串……不仅在镇上,整个温岭的人都会慕名前来打卡。”

如今的楼旗,早已今非昔比。工业园区已经建设到了第三期,全村工业园区用地580亩,工业企业128家,工业年总产值4个多亿,年产值超2000万的企业有达6家。全村本地人仅有2000多人,外来务工者却将近1.6万人。

而这每一项突破背后都有民泰银行的影子。为实现乡村振兴,民泰银行温桥支行不断推动金融服务与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该行成立专班工作领导小组,多次与楼旗村开展座谈调研,深入了解楼旗的发展规划和企业诉求。不只是资金支持,该行还充分参与到人才建设、顶层设计等方面,助力楼旗村打造全产业链条,让产业更兴旺,生活更富足。

“党建+金融”引领共富

“村里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瞅准这个机会,萌生了开网咖的想法。租房、装修、购买设备……一切投入绕不开一个‘钱’字。民泰银行给村里进行过整村授信,我以前从来不敢相信,贷款能这么方便。”村民许云琴在得到民泰银行温峤支行的30万元贷款后,立马启动了网咖的建设。

“外来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基础设施都要跟上。智慧停车系统、智能管房系统、农民工子女学校建设……银行帮了楼旗很多。”杨书记说。“民泰跟我们早已经是老朋友了。村里搞建设,文化礼堂、金璇故居、文化长廊……前前后后他们已经捐助了15万元。”

据了解,民泰银行温峤支行已经在台州当地累计捐助了150多万,并在乡村设立驻点金融服务站,开户、贷款等一站式金融服务都做到了村民的家里,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真正“家门口的银行”。民泰银行在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扶持乡村产业及基础建设、促进青年创业等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实现了金融和乡村更广更深的合作。

截至2023年6月末,民泰银行对楼旗村综合金融服务覆盖率超过50%,总授信金额5000万元以上。全行涉农贷款余额776.04亿元,较年初增加74.12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469.07亿元,较年初增加40.52亿元,共计与2455个村居合作,服务客户325707户。


来源:台州市银行业协会 编辑:浙江民泰商业银行 陈璐媛 陈晨 王璐瑶
友情链接